固镇县农业现代化60年:农械升级 产业富民 全链发展
固镇县农业现代化60年:农械升级 产业富民 全链发展
固镇县农业现代化60年:农械升级 产业富民 全链发展中新网安徽新闻(xīnwén)6月17日电(尤靖文 凌义乐 杜少军)仲夏(zhòngxià)时节,固镇县120万亩农田迎来丰收(fēngshōu)。建县60年来,该县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:农业总产值由1965年的(de)3935万元增至如今的143.64亿元,国家商品粮大县、全省油料(yóuliào)第一大县、全省畜牧十强县等荣誉生动展现农业发展丰硕成果。
智耕沃野 科技赋能农业“新引擎(yǐnqíng)”
保障(bǎozhàng)国家粮食安全、建设农业强国离不开农机装备支撑。1965年建县时,固镇县农机总动力仅为5650千瓦(qiānwǎ),大中型农用拖拉机(tuōlājī)42台,农用汽车2辆,且无小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。
从(cóng)人工弯腰到机械驰骋,从背负式(bēifùshì)收割机到如今的智能农机,固镇县天泽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坡用“天翻地覆”形容家乡农业现代化的发展。高坡指着(zhǐzhe)电控精量播种机介绍,“新(xīn)机器每小时可收割12到15亩小麦,效率(xiàolǜ)是以前背负式收割机3倍以上,且(qiě)抛撒量大幅减少(jiǎnshǎo)。今年新购16台电控精量播种机,播种误差不超2厘米。”放眼田间,搭载北斗卫星系统的智慧化联合收割机正在高效作业,自动收集收割信息并实时监控作业质量,以确保小麦精准收获。
高坡(gāopō)的经历是固镇农业(nóngyè)现代化的缩影。到2024年底,固镇县农机总动力(dònglì)达151.08万千瓦(wànqiānwǎ),大中型拖拉机5315台,谷物联合收割机3389台,玉米联合收割机1322台,花生(huāshēng)收获机1797台,主要农作物耕种(gēngzhòng)收综合机械化率(lǜ)97.86%,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0.89%。固镇县获“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十强县”“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”等多项荣誉。
地下10厘米的水分含量21.03%、地下80厘米水分含量28.03%、蒸发蒸腾预测41.81mm……“以前种田全凭经验,现在扫一扫田边机器(jīqì)上的二维码,土壤的墒情(shāngqíng)(shāngqíng)数据一目了然,我们播种浇水心里也有数(yǒushù)了。”固镇县杨庙镇任湖村种粮大户任启良感慨道。他(tā)口中所说的“机器”是该县建设的土壤墒情监测点,依托农业智慧物联网大数据平台,农户(nónghù)扫码可知土壤墒情数据。
固镇县建设(jiànshè)土壤墒情监测点作为全国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县和(hé)2024到2025年小麦“三新”技术集成(jíchéng)示范县,固镇县还建有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测报站,提升防灾减灾(jiǎnzāi)监测预警能力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肥站站长乔洪生介绍,这有助于掌握土壤墒情和病虫害趋势。
联农带农 特色产业绘就(jiù)“富民卷”
在固镇县(gùzhènxiàn)“绿之源”项目(xiàngmù)施工现场(shīgōngxiànchǎng),日光温室整齐排列(páiliè),工人抓紧汛前黄金期施工。智能温室里,番茄藤蔓攀缘而(ér)上,果实挂满枝头。绿之源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智慧介绍,公司引入寿光设施农业模式,结合本地气候创新种植技术,实现作物生长周期精准调控。如番茄种植,科学方法可使单株挂果达七穗,亩均产量超3万斤。
去年8月,固镇县引入“寿光模式”,联合寿光市绿之源农业集团实施绿之源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(xiàngmù),共占地850亩,总投资(tóuzī)1.4亿元。园区建有智能温室及综合服务中心,涵盖智慧农业研发、蔬菜种植、育苗、培训等(děng)内容。“目前。我们在4个(gè)大棚内进行试种,项目预计在9月份实现(shíxiàn)全部投产。”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,预计年产蔬菜8000吨。预计提供就业岗位500个以上,年产值(niánchǎnzhí)5000万元。
“寿光(shòuguāng)模式”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(xiāngcūn)振兴。“绿之源”项目通过公司统一建设、育苗、配送、指导、销售,带领农民增收。根据(gēnjù)寿光市绿之源农业集团统计数据,合作农户以种植(zhòngzhí)5亩土地为例,年收入可达10万元。
“在与农户建立稳定的(de)合作(hézuò)关系后(hòu),公司将通过全面推广‘按揭农业’新模式。”刘智慧介绍,该模式以“公司+农户+金融”合作方式为核心,通过农户对现代化大棚的自主购买,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配置和规模化发展(fāzhǎn)。
蚌埠市(bèngbùshì)桂柳食品是固镇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,共投资7.2亿元,占地160.38亩,其中建有一万吨位冷库(lěngkù)一座,肉鸭自动屠宰线两条(liǎngtiáo),全自动化饲料生产线两条和日处理1800吨污水处理厂1个(gè),最大产能年屠宰肉鸭3000万羽和年产15万吨饲料。养殖场自动化设备照顾肉鸭“生活(shēnghuó)起居”,带动当地肉鸭养殖潮。
“目前和桂柳食品(shípǐn)合作的农户有(yǒu)70多家,项目吸纳员工(yuángōng)就业一千余名,带动养殖基地数个,发展肉鸭养殖专业村数十个,可(kě)安排闲置劳动力数千人从事相关产业(chǎnyè)。”桂柳食品办公室主任刘朵朵表示,农民通过肉鸭养殖脱贫、致富,平均每户可增收1.5万元,平均每个劳动力增收6000元。
桂柳食品采用统一(tǒngyī)(tǒngyī)供雏、统一供料、统一免疫用药、统一服务(fúwù)、统一回收的“五统一”饲养服务模式保障肉鸭品质和养殖户利益。2025年,蚌埠桂柳董林养殖场将投用,年出栏肉鸭680万羽。养殖场满足公司宰杀需求,带动更多农户养殖,为当地经济(jīngjì)发展助力。
近年来,固镇县打造绿色食品产业生态,加大“双招(shuāngzhāo)双引”力度,推动产业集群绿色发展,农业产业化(chǎnyèhuà)经营水平提升。创建16家省级、市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,“王庄花生”“石湖西瓜(xīguā)”“仲兴羊肉”获(huò)国家地理(dìlǐ)标志证明商标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,刘集镇张蔡村“粉丝”获省级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称号,特色农业成农民增收(zēngshōu)“金钥匙”。
产业聚力(jùlì) 铺展规模养殖“振兴路”
固镇县立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功强回忆,“当初建厂的时候(shíhòu),政府帮助合作社在农商银行融资700万元,相当于在起跑的时候推(tuī)了我们一把。”2013年(nián),固镇县开始实施亿只肉鸡产业化项目(xiàngmù),从(cóng)多方面给予肉鸡养殖者政策扶持,合作社可享受购机补贴和建设资金补贴。历经十年发展(fāzhǎn),立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出栏白羽肉鸡150万羽,年产值超3700万元。
“授人鱼,还要授人以渔。”,固镇县实行标准化商品鸡场建设统一规划、统一设计、统一选址、统一标准、统一建设的“五统一”模式,建设了28个年出栏120万只(zhǐ)以上的标准化商品鸡场,全面推广立体笼养技术。阳光禽业专业合作社鸡舍内,两层鸡笼(jīlóng)上下叠放,皮带自动清粪。相较(xiāngjiào)于地面(dìmiàn)平养(píngyǎng),立体笼养能提高养殖(yǎngzhí)量,改善环境,提高存活率,每只鸡多赚1.5元。
近年来,固镇县以畜牧业科技进步为(wèi)动力,以“牧业增效、农民增收”为核心(héxīn),稳定生猪发展,突出肉鸡养殖,实施“秸秆变肉”计划,推进多个产业(chǎnyè)化项目。扶持(fúchí)龙头企业建立产业联合体,推进重点项目建设,打造畜禽全产业链条,提升畜禽产品产值规模和竞争力。
在固镇经济开发区的(de)(de)蚌埠大成(dàchéng)食品有限公司(gōngsī),一只鸡从宰杀到包装只需要(xūyào)2小时,每年有2000多万羽白羽肉鸡在这里孵化出壳(chūké),在经历几十天的养殖周期后(hòu),它们被精加工成260种不同类型的生鲜品、226种不同类型的熟食(shúshí)品,售往世界各地。该公司构建起全食品产业链,2024年销售额达38亿元,带动就业2000余人。“今年6月份,投资8.7亿元的大成三期5万吨熟食加工项目将开工建设,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做优做强肉鸡全产业链条。”大成食品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2024年,固镇县出栏猪牛羊125万头、家禽8496万羽,牧原、鹏睿获省级(shěngjí)储备肉承储资质,创建8家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(shìfàn)基地,新增(xīnzēng)及续展绿色食品4个,农产品加工产值超250亿元、增长(zēngzhǎng)10%。
今日固镇(gùzhèn),在“藏粮于技”中(zhōng)筑牢根基,在“特色富民”中开拓新局,在“全链发展”中厚植优势。这片土地的蜕变,凝聚着“三农”工作者的勇气、千万农民的汗水(hànshuǐ),彰显着乡村振兴脉搏(màibó)。展望未来,固镇将在乡村振兴征程中创造更多奇迹。(完)
中新网安徽新闻(xīnwén)6月17日电(尤靖文 凌义乐 杜少军)仲夏(zhòngxià)时节,固镇县120万亩农田迎来丰收(fēngshōu)。建县60年来,该县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:农业总产值由1965年的(de)3935万元增至如今的143.64亿元,国家商品粮大县、全省油料(yóuliào)第一大县、全省畜牧十强县等荣誉生动展现农业发展丰硕成果。
智耕沃野 科技赋能农业“新引擎(yǐnqíng)”
保障(bǎozhàng)国家粮食安全、建设农业强国离不开农机装备支撑。1965年建县时,固镇县农机总动力仅为5650千瓦(qiānwǎ),大中型农用拖拉机(tuōlājī)42台,农用汽车2辆,且无小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。
从(cóng)人工弯腰到机械驰骋,从背负式(bēifùshì)收割机到如今的智能农机,固镇县天泽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坡用“天翻地覆”形容家乡农业现代化的发展。高坡指着(zhǐzhe)电控精量播种机介绍,“新(xīn)机器每小时可收割12到15亩小麦,效率(xiàolǜ)是以前背负式收割机3倍以上,且(qiě)抛撒量大幅减少(jiǎnshǎo)。今年新购16台电控精量播种机,播种误差不超2厘米。”放眼田间,搭载北斗卫星系统的智慧化联合收割机正在高效作业,自动收集收割信息并实时监控作业质量,以确保小麦精准收获。
高坡(gāopō)的经历是固镇农业(nóngyè)现代化的缩影。到2024年底,固镇县农机总动力(dònglì)达151.08万千瓦(wànqiānwǎ),大中型拖拉机5315台,谷物联合收割机3389台,玉米联合收割机1322台,花生(huāshēng)收获机1797台,主要农作物耕种(gēngzhòng)收综合机械化率(lǜ)97.86%,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0.89%。固镇县获“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十强县”“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”等多项荣誉。
地下10厘米的水分含量21.03%、地下80厘米水分含量28.03%、蒸发蒸腾预测41.81mm……“以前种田全凭经验,现在扫一扫田边机器(jīqì)上的二维码,土壤的墒情(shāngqíng)(shāngqíng)数据一目了然,我们播种浇水心里也有数(yǒushù)了。”固镇县杨庙镇任湖村种粮大户任启良感慨道。他(tā)口中所说的“机器”是该县建设的土壤墒情监测点,依托农业智慧物联网大数据平台,农户(nónghù)扫码可知土壤墒情数据。
固镇县建设(jiànshè)土壤墒情监测点作为全国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县和(hé)2024到2025年小麦“三新”技术集成(jíchéng)示范县,固镇县还建有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测报站,提升防灾减灾(jiǎnzāi)监测预警能力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肥站站长乔洪生介绍,这有助于掌握土壤墒情和病虫害趋势。
联农带农 特色产业绘就(jiù)“富民卷”
在固镇县(gùzhènxiàn)“绿之源”项目(xiàngmù)施工现场(shīgōngxiànchǎng),日光温室整齐排列(páiliè),工人抓紧汛前黄金期施工。智能温室里,番茄藤蔓攀缘而(ér)上,果实挂满枝头。绿之源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智慧介绍,公司引入寿光设施农业模式,结合本地气候创新种植技术,实现作物生长周期精准调控。如番茄种植,科学方法可使单株挂果达七穗,亩均产量超3万斤。
去年8月,固镇县引入“寿光模式”,联合寿光市绿之源农业集团实施绿之源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(xiàngmù),共占地850亩,总投资(tóuzī)1.4亿元。园区建有智能温室及综合服务中心,涵盖智慧农业研发、蔬菜种植、育苗、培训等(děng)内容。“目前。我们在4个(gè)大棚内进行试种,项目预计在9月份实现(shíxiàn)全部投产。”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,预计年产蔬菜8000吨。预计提供就业岗位500个以上,年产值(niánchǎnzhí)5000万元。
“寿光(shòuguāng)模式”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(xiāngcūn)振兴。“绿之源”项目通过公司统一建设、育苗、配送、指导、销售,带领农民增收。根据(gēnjù)寿光市绿之源农业集团统计数据,合作农户以种植(zhòngzhí)5亩土地为例,年收入可达10万元。
“在与农户建立稳定的(de)合作(hézuò)关系后(hòu),公司将通过全面推广‘按揭农业’新模式。”刘智慧介绍,该模式以“公司+农户+金融”合作方式为核心,通过农户对现代化大棚的自主购买,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配置和规模化发展(fāzhǎn)。
蚌埠市(bèngbùshì)桂柳食品是固镇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,共投资7.2亿元,占地160.38亩,其中建有一万吨位冷库(lěngkù)一座,肉鸭自动屠宰线两条(liǎngtiáo),全自动化饲料生产线两条和日处理1800吨污水处理厂1个(gè),最大产能年屠宰肉鸭3000万羽和年产15万吨饲料。养殖场自动化设备照顾肉鸭“生活(shēnghuó)起居”,带动当地肉鸭养殖潮。
“目前和桂柳食品(shípǐn)合作的农户有(yǒu)70多家,项目吸纳员工(yuángōng)就业一千余名,带动养殖基地数个,发展肉鸭养殖专业村数十个,可(kě)安排闲置劳动力数千人从事相关产业(chǎnyè)。”桂柳食品办公室主任刘朵朵表示,农民通过肉鸭养殖脱贫、致富,平均每户可增收1.5万元,平均每个劳动力增收6000元。
桂柳食品采用统一(tǒngyī)(tǒngyī)供雏、统一供料、统一免疫用药、统一服务(fúwù)、统一回收的“五统一”饲养服务模式保障肉鸭品质和养殖户利益。2025年,蚌埠桂柳董林养殖场将投用,年出栏肉鸭680万羽。养殖场满足公司宰杀需求,带动更多农户养殖,为当地经济(jīngjì)发展助力。
近年来,固镇县打造绿色食品产业生态,加大“双招(shuāngzhāo)双引”力度,推动产业集群绿色发展,农业产业化(chǎnyèhuà)经营水平提升。创建16家省级、市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,“王庄花生”“石湖西瓜(xīguā)”“仲兴羊肉”获(huò)国家地理(dìlǐ)标志证明商标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,刘集镇张蔡村“粉丝”获省级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称号,特色农业成农民增收(zēngshōu)“金钥匙”。
产业聚力(jùlì) 铺展规模养殖“振兴路”
固镇县立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功强回忆,“当初建厂的时候(shíhòu),政府帮助合作社在农商银行融资700万元,相当于在起跑的时候推(tuī)了我们一把。”2013年(nián),固镇县开始实施亿只肉鸡产业化项目(xiàngmù),从(cóng)多方面给予肉鸡养殖者政策扶持,合作社可享受购机补贴和建设资金补贴。历经十年发展(fāzhǎn),立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出栏白羽肉鸡150万羽,年产值超3700万元。
“授人鱼,还要授人以渔。”,固镇县实行标准化商品鸡场建设统一规划、统一设计、统一选址、统一标准、统一建设的“五统一”模式,建设了28个年出栏120万只(zhǐ)以上的标准化商品鸡场,全面推广立体笼养技术。阳光禽业专业合作社鸡舍内,两层鸡笼(jīlóng)上下叠放,皮带自动清粪。相较(xiāngjiào)于地面(dìmiàn)平养(píngyǎng),立体笼养能提高养殖(yǎngzhí)量,改善环境,提高存活率,每只鸡多赚1.5元。
近年来,固镇县以畜牧业科技进步为(wèi)动力,以“牧业增效、农民增收”为核心(héxīn),稳定生猪发展,突出肉鸡养殖,实施“秸秆变肉”计划,推进多个产业(chǎnyè)化项目。扶持(fúchí)龙头企业建立产业联合体,推进重点项目建设,打造畜禽全产业链条,提升畜禽产品产值规模和竞争力。
在固镇经济开发区的(de)(de)蚌埠大成(dàchéng)食品有限公司(gōngsī),一只鸡从宰杀到包装只需要(xūyào)2小时,每年有2000多万羽白羽肉鸡在这里孵化出壳(chūké),在经历几十天的养殖周期后(hòu),它们被精加工成260种不同类型的生鲜品、226种不同类型的熟食(shúshí)品,售往世界各地。该公司构建起全食品产业链,2024年销售额达38亿元,带动就业2000余人。“今年6月份,投资8.7亿元的大成三期5万吨熟食加工项目将开工建设,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做优做强肉鸡全产业链条。”大成食品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2024年,固镇县出栏猪牛羊125万头、家禽8496万羽,牧原、鹏睿获省级(shěngjí)储备肉承储资质,创建8家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(shìfàn)基地,新增(xīnzēng)及续展绿色食品4个,农产品加工产值超250亿元、增长(zēngzhǎng)10%。
今日固镇(gùzhèn),在“藏粮于技”中(zhōng)筑牢根基,在“特色富民”中开拓新局,在“全链发展”中厚植优势。这片土地的蜕变,凝聚着“三农”工作者的勇气、千万农民的汗水(hànshuǐ),彰显着乡村振兴脉搏(màibó)。展望未来,固镇将在乡村振兴征程中创造更多奇迹。(完)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